赎回的基金好几天才到账,收益金额还变少了,原因何在?



发布时间:2022-09-27 14:32:41


  在文章的开始,想邀请你做一个选择题:假设你平时不爱做饭,家附近开了两家新餐馆——

  餐馆a人声鼎沸,外面还排着长队;

  餐馆b没什么人,装潢干净整洁。

  两家都有会员制,大概率你办了这家会员,以后就是你的日常食堂了。你会选择去哪家吃饭呢?

  餐馆a人多,大概率是因为菜品好吃,但是也有服务差、环境拥挤的风险;

  餐馆b就餐应该会比较舒适,可是不确定菜品好不好吃。

  分析一番后,你或许还是有点纠结。如果有什么具体的数字指标可以辅助判断就好了,比如超过20人就放心冲,少于2个人可能餐馆有倒闭风险,会员费打水漂了。

  我们在买基金的时候,你也会发现类似的现象。而我们看一只基金是否「吸金」的标准之一,就是看它的基金规模。

  基金规模对收益有怎样的影响?

  到底什么程度算小,怎样又算大呢?

 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。

  01

  所谓的基金规模,指的是一只基金拥有的总资产量。

  比如你看到一只基金的基金规模是154.75亿,你可以理解为投资者们总共花了这么多钱来买这只基金。

  图源:天天基金网

  市场好的时候,不少基金的基金规模,也会随之变大;市场差的时候,有的基金也会出现恐慌逃离,或者新发基金无人问津的情况。

  如果基金规模太小,那可不太妙。

  首先可能面临的问题,是「固定费用」可能吞噬掉大部分收益。

  有个会计的恒等式:所有者权益=资产-负债

  这在基金的投资中也同样成立。

  我们平时看到涨涨跌跌的基金净值(所有者权益),其实就是基金规模(资产)减去还没来得及付给基金经理的管理费、税金等固定费用(负债)后,剩下的部分除以总份额后得到的。

  由于每只基金需要支付的固定费用相当,如果基金规模太小,到我们手里自然也就不多了。

  其次,我们也可能要对「基金的质地」打个问号。

  就像是川菜系厨师硬要做粤菜,有的基金业绩不理想,不一定是因为受到规模的拖累。

  也有可能是它的基金经理能力圈或者投资风格长期不适应A股市场,又或者是手里管理多只基金,顾此失彼——大家可能就不太买他的账。

  另外,也是大家最担心的,是「基金清盘」。

  根据规定,投资基金的钱太少或者人太少,都有可能被清盘,也就是一只基金被迫结束投资了。

  图源:中证报

  今年已经清盘了200只基金中,有一半是因为规模的原因。

  这里也给大家宽宽心,基金清盘,不用担心自己的钱拿不回来。宣布清盘的基金,基金公司会按照最后一天的基金净值,清算好我们的财产后,还给所有的基金持有人。

  不过,清盘主要是打乱了我们安心持有基金的计划。就像是办了会员习惯了天天去吃的餐馆突然倒闭了,得临时寻觅下一家,还是挺折腾的。

  所以,我们可以每半年或一年,检查一下自己持有基金的基金规模,如果一直在缩小,不妨找一找原因,同时寻找一些替代品做备选。

  02

  在基金涨了一段时间后,往往会吸引来更多的资金,基金规模越滚越大,甚至会出现「追星」现象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这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:基金规模的增加,很可能会对基金业绩造成一定的拖累。

  这是为什么呢?我们不妨从「双十规定」和调仓效率两方面来看——

  首先是「双十规定」。

  具体来说就是——

  1只基金中,单个股票占比不超过这个基金资产的10%;

  1个基金公司管理的全部基金,持有同一个股票的比例,不超过总股份的10%。

  比如第二点,如果是大盘股,10%的体量暂时不愁;但是对于比较擅长中小盘股票的基金经理来说,随着基金规模增大,就很难重仓流动性较差的小盘股票,基金逐渐「变味」。

  这就好比一只大象,小分量的食物很难吃得饱,只能挑大块的吃,而小狗则可以轻松吃下小块的食物。所以相比之下,小规模基金的投资风格,反而会更加灵活。

  其次是调仓效率。

  对于规模过大的基金而言,想要买入卖出股票会比较费劲。

  想象一下,把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狗扔进水池,哪个溅出来的水花更多?当然是身躯庞大的大象了。所以基金规模大,在股市中操作时的动静也会比较大。

  举个例子,比如一只1000亿规模的基金,想配置一只股票,哪怕只买1%,那也是10个亿。

  一天10亿的成交额,很容易把股价买上去,买入价格也会高于事先计划好的价格。

  卖出的时候,股价也容易因为大资金的卖出下跌,比如稍微卖个1亿,股价就可能就4%、5%地往下跌……

  并且根据规定,一只股票的前十大股东,半年内不能卖出股票。

  当基金的规模过大,很可能买个5%,成了股票的前十大股东。如果接着的半年内股价急速下跌,又不能及时卖出,基金净值也会跟着受影响。

  所以总的来说,如果基金规模过大,对于收益多少会有一定影响的。

  03

  那么说了这么多,你肯定想知道,到底什么范围的规模比较合适呢?

  这里要提醒一点,我们讨论基金规模针对的主要是主动型基金,而不是被动型基金。

  被动型基金通常是指数基金,往往是被动跟踪指数成分股调仓,它不受规模大小的限制。

  针对主动管理型基金,结合基金规定和机构测算,对基金规模进行了以下划分,供你参考——

  首先排除1亿以下的基金,清盘风险比较高。

  如果实在感兴趣,可以观察一段时间,比如60天,看看规模是否有好转。

  因为根据规定,当一只基金连续60天规模低于5000万元,或者不足200人持有基金的,就有可能进入清盘程序。

  其次,是1-3亿这一档。

  一方面没有脱离清盘风险,另一方面,这个区间的规模增长对业绩的拖累最为显著。

  根据国元证券的测算,每1亿元规模的增加,会对基金的季度收益带来超过0.08%的牵制。

  接着,是3-10亿。

  可以说是基金经理相对最舒服的规模区间。

  在这个区间,基金的超额收益普遍较高。毕竟买卖不太受限制,还能通过打新来获取不错的收益。

  到了10-100亿这一档。

  这也是大部分基金所在的规模区间。

  股票的限制也不多,但是打新收益已经不会有太大的贡献了。

  超过100亿,就很考验基金经理的水平了。

  对于擅长中小盘的基金经理来说,策略可能失灵,不得不转战大盘股。

  并且步入这个区间的基金经理,往往会频繁采取一些限购措施,可能会影响到你的定投计划。

  超过1000亿,难度就更大了。

  但是目前市场上超过1000亿的基金比较少,有的还是被「追星潮」捧起来的。一只曾经的千亿明星基金「跌跌不休」的时候,最好还是别去凑热闹参与。

  规模越大,管理费能跟着赚得盆满钵满,但是落实到基金业绩上,就不一定好看了。

  总的来说,在选择基金的时候,主要需要规避的是「过小」的基金,比如小于2亿规模的,最好就先不去买了。

  对于超过100亿的基金,选择上需要稍微谨慎一些。超过1000亿的,往往配置的股票数量也比较多,而基金经理的精力和擅长的领域是有限的,主动基金可能还不如指数基金了。

 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,我们在选择基金的时候,首要考虑的还是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、过往长期业绩等等本身质地。

  基金规模主要是作为辅助参考,我们可以透过规模的角度,来反观基金目前的情况。



上一篇: 龙抬头的寓意:生发之象、吉祥如意
下一篇: 中药土鳖虫的功效与作用 破瘀血,续筋骨,活血化瘀,消肿止痛

Copyright © 2010-2017 版权所有 一瓶巅峰能量咖啡官网正品旗舰店